为袁尚骤然与颜良、文丑交恶而导致削弱刘备兵权的计划失败,让袁绍也对刘备生出了几分忌惮。
这次前往中山避暑,除了给袁尚机会外,袁绍也是担心刘备会趁着袁尚袁谭相争而在后方生事。
袁绍也不是憨憨。
虽然一开始惊疑袁熙的反应,但在出城后袁绍便逐渐想明白了关键。
向来柔懦的袁熙,忽然间变得既有智略又有胆略了,这后面若没人支持和指点,袁绍是不信的。
虽说世家大族常会以嫡长子来继承家业,但袁绍的想法略有不同。
袁绍自个儿就是婢女生的,故而对同样是婢女生的袁熙并没有身份上的歧视,倘若袁熙真的是个智勇兼备的,那么袁绍同样会中意袁熙为嗣子。
但凡袁熙有袁谭一般的刚勇或者能如袁尚一般礼贤下士,袁绍都会将袁熙放到并州,而后三子一人走青州谋徐州,一人走冀州谋兖州,一人走并州谋关中。
奈何袁熙一个柔懦的个性,袁绍即便想扶也扶不起来。
而袁熙背后之人,袁绍也不难猜测:除了讨平幽州六郡的刘备外,不可能会有第二人。
只不过,袁熙去争取刘备的支持比袁尚去争取审配的支持更令袁绍头疼。
审配好歹只是个魏郡豪族,再怎么折腾也只是个权臣;而刘备有大志且不会久居人下,不是袁熙能驾驭的。
袁绍欲入中山避暑的消息,也在袁熙的快马传讯下送到了真定城。
随后,诸葛亮便寻来了陶升和高柔,向二人请辞:“眼下常山国诸事已趋近正轨,亮也该离开真定了,今后诸事,还望二位能秉公而为,以免常山国再生祸乱。”
陶升吃了一惊:“诸葛军师这就要走?”
习惯了诸葛亮在真定的陶升,这段日子过得挺舒坦的,以前繁琐的事务有诸葛亮帮忙都变得极为流畅,以至于让陶升有了一种诸葛亮就应该待在真定的错觉。
诸葛亮轻笑:“亮乃左将军麾下的军师将军,按道理是不能插手地方事务的。若非那十万黑山屯田民只愿归在左将军府名下,亮早就该离开了。如今有了文惠兄兼任左将军府的‘决曹掾’,亮也可放心离去了。”
高柔看出了端倪,问道:“莫非是大将军要入中山避暑,诸葛军师担心会让大将军误会,故而避嫌离去?”
诸葛亮转向高柔,故作片刻犹疑,道:“也有这方面的原因在。那十万黑山屯田民只降左将军而不降大将军,这是对大将军的羞辱。左将军为了常山国的安稳,虽然答应了黑山民的要求但不可以自恃其功而令大将军颜面无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