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就惨遭袁绍猜忌诛杀。”
“左将军久负盛名,又与司空并为英雄,以袁绍的狭隘器量,又岂能容得下左将军?”
“若再有智者进言,左将军必为袁绍软禁;届时尔等众人为保左将军性命,只能任由袁绍驱使。”
“司空一向敬重左将军,倘若今后又不得已要与尔等众人厮杀,岂不令亲者痛仇者快?”
虽说军事指挥一塌糊涂,但刘岱的谈论的水平还是不错的。
短短几句话,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换个智力低的,指不定就被刘岱给说服了。
可惜。
刘岱挑错了对手。
诸葛亮是谁?
初出茅庐前就敢自比管仲、乐毅,且能被旁人誉为可比姜尚、张良的千古奇才。
兼之事后诸葛亮又多了五十四岁的厚重阅历。
在诸葛亮眼中,刘岱自以为傲的说辞,犹如小儿嬉言,惹人发笑。
诸葛亮故作大悟,再次向刘岱行礼:“若非长史良言,亮险为愚笨小人了。亮欲书信一封,言明原委,还请长史速回许都,呈递司空;亮等人亦会速往平原,以免左将军遭到袁绍加害。”
刘岱自以为得计,应道:“诚如是,袁绍可败矣!”
当即。
诸葛亮命人取来笔墨,当着刘岱的面给曹操写了一封信,又将信交付刘岱审视,以免“再生误会”。
刘岱扫视一观。
只见信中言:
【汉室倾颓,奸臣窃命。
司空首倡义兵,扶幼帝于危难,亮虽愚钝,亦知大节。
今左将军蒙冤北行,非负司空,实为袁绍奸计所致。
幸得长史刘公明察秋毫,识破河北离间之计,方使亮等明悟原委。
司空素怀日月之量,亮等却疑司空偏信谗言,深感惭愧。
今留长史刘公性命,更托刘公转呈此信。
愿以此诚,以表心迹。
亮等亦会星夜前往河北,为司空与左将军释嫌,且进言:可为司空内应。
待袁氏伏诛日,左将军定当焚蓑衣于邺城,与司空青梅重煮,再论英雄。】
诸葛亮是会诳人的。
一句“幸得长史刘公明察秋毫,识破河北离间之计”,直接将刘岱诳得喜不自禁。
如此一来,刘岱不仅能赎罪,还能再立大功。
“我定将此信,面呈司空。事不宜迟,我得立即返回许都。”
刘岱将书信放进怀中,拱手请辞。
诸葛亮羽扇一挥,令人取来刘岱的战马,又赠饮水干粮金银钱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