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宣不信诸葛亮一个年未二十的能懂个中门道,故而在粮草交割时埋下不少绊子。
或是在交割时淋尖踢斛,洒落的粮食不仅要记入交割账目还不许诸葛亮的人取走;或是掺入糠秕,让交割的实际粮食远低于账面数量。
或是声称“印绶未齐备”“仓廪需清点“,反复核对无关细节,试图用流程设卡来合理的拖延交割时间。
或是将陈年霉变的“仓底粮“混入交割,或将未舂的带壳原粮充数,以次充好、转嫁劣粮,迫使诸葛亮额外消耗人力。
或是援引《户律》条文,要求诸葛亮补全无关的“佐证“、质疑简雍孙乾等属吏的押印权限等等。
诸如此类,都是汉代胥吏常用的“文牍刁难““权责推诿“等官场潜规则,既能表面维持合规,又能实际阻挠对手。
倘若诸葛亮真的只有十八岁,或许真就着了道。
然而。
曹宣埋的绊子在当了十几年丞相且常年负责钱粮赋税的事后诸葛亮面前,简直如孩童一般稚嫩。
兼之诸葛亮手中有刘备的剑印。
仅仅三日,诸葛亮就以证据确凿的方式,当众砍了四个违反律令的下吏。
若不是车胄及时救场,曹宣这个徐州别驾都得被诸葛亮以证据确凿的方式缉拿。
诸葛亮的雷霆手段以及对粮草交割的门道如数家珍般,再次令车胄生出如见泰山的惶恐。
“世间莫非真有生而知之者?”
“否则以诸葛亮十八岁弱龄,又岂会博学至此?”
车胄是官场老油条,典型的欺软怕硬。
被诸葛亮的雷霆手段震慑后,车胄不敢再让曹宣暗中生事了,且对诸葛亮变得和颜悦色,大有一种“我承认刚才的声音大了点”的卑微。
“车胄匹夫,前倨后恭,思之令人发笑!”
张飞乐开了怀。
本就因车胄故意让刘备征发徭卒而肝火大冒的张飞,见车胄在诸葛亮面前吃瘪,别提有多兴奋了。
而简雍、孙乾、糜竺兄弟,甚至于庞统,则都对诸葛亮的老辣感到震惊。
简雍、孙乾和糜竺兄弟,久经官场,见怪不怪,以往的时候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何曾见过诸葛亮的雷霆手段?
庞统则是震惊诸葛亮仿佛是天生的官场圣体一般,刚当军师中郎将,官场上的各种套路就已烂熟于心。
众人不知道的是:诸葛亮虽然只有十八岁,但灵魂和记忆却承载了五十四岁的厚重。
能将蜀汉军政大权都集权到丞相府的诸葛亮,又岂会被车胄和曹宣的小伎俩给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