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非利加、亚美利加等大洲,甚至还有一条绕过阿非利加南端通往东方的航线!
这与大明传统的"天圆地方中国居中"观念截然不同。如果地图属实,那么大明的世界观将面临根本性挑战。
"陈先生,船上有懂佛郎机语的人吗?"
"有一个混血通译,不过..."陈德昌有些为难,"那人粗通番话,对这些深奥书籍怕是..."
林乔若有所思地点点头。看来要理解这些西方知识,首先得解决语言障碍。他更加坚定了设立翻译馆培养专业人才的决心。
回到京城,首批海贸的成功引发了轰动。皇帝龙颜大悦,当朝表彰了林乔和陈德昌等人。但更让林乔欣慰的是,小树对那些西方器物表现出了超乎寻常的兴趣。
"爹!这个圆球上的线条是什么意思?"小树围着天体仪打转,小手小心翼翼地触摸着上面的刻痕,"这些符号和我们用的二十八宿好像,但又不一样..."
"这叫天体仪,是番邦人用来研究星象的。"林乔解释道,"据说他们认为大地是圆的,天空也是一个球体。"
"大地是圆的?"小树瞪大眼睛,"那另一边的人不会掉下去吗?"
这个问题让林乔语塞。他其实也不太理解西方的地圆说,但又不愿敷衍儿子:"这个...爹也不全懂。不过番邦人有他们的道理,等翻译馆建好了,我们就能读到他们的书了。"
"那我要学番邦话!"小树突然宣布,小脸上满是坚定,"我要读这些书,弄明白他们为什么这么想!"
林乔笑着摸摸儿子的头。孩子的好奇心是最珍贵的财富,他一定要好好保护。
翻译馆的筹建比预想的顺利。皇帝对西方奇器很感兴趣,特批在国子监旁划出一块地皮;李主事推荐了几个懂葡萄牙语和拉丁文的传教士;而最让林乔惊喜的是,小树竟然在短短半个月内,跟着一个佛郎机商人学会了基础葡萄牙语!
"爹!我记住了100个番邦词!"一天晚饭后,小树兴奋地拉着林乔来到书房,指着桌上的物品一个个用葡萄牙语念出来,"书—livro,笔—pena,桌子—mesa..."
林乔震惊不已。这孩子才九岁,语言天赋竟如此惊人!他当即决定带小树一起去见那位佛郎机商人——安东尼奥,请对方评估孩子的语言能力。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安东尼奥住在京城专为外商设立的驿馆里。见到林乔父子,他热情地行了个礼,然后用葡萄牙语说了几句。
"他说欢迎巡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