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万的拨款已经不足以满足实际需要。
这一次多拨点款是理所应当。
随后,他还要拿出一百八十万来去给自己名下的其他尚未能够自己造血维持收支平衡的企业补充资金。
比如潘家园市场,中关村市场,农业科技公司和国际贸易公司……
这些企业更是还没有长大的小苗儿,暂时还处于投入的孵化期内,业务虽有却见不到短期回报。
恐怕几年之内,都需要资金持续不断的继续浇灌,才能逐渐成长起来。
但往长远看,这些企业无疑都会有一天站在时代风口,成为替宁卫民狂揽利润的现金奶牛。
至于最后还剩下的一百六十万,其中六十万,宁卫民打算交给小陶。
如今的京城大街上他已经看到有不少黄色“面的”在跑了,而且招手即停,不用提前预约,更不用外汇券。
这车最大的好处是实用性,拉人,能挤上七八个乘客,还能运输冰箱、洗衣机等大件儿物品。
也是因此,这个被京城百姓戏称为“蝗虫”的出租车,以十元钱相对低廉的起步价,将彻底撬动京城出租车大众消费的市场。
宁卫民可不想错过这个时代红利,就想让小陶去注册一家出租汽车公司,购入十几辆面包车,找几个人手,先把摊子支起来。
不用说,对于他们这些原本蹬三轮的车夫来说,尽管这产于津门的黄色大发面包车没有冷气,又窄又小,
但这仍然无异于鸟枪换炮,产业升级。
这个年代开上这种车的出租车司机,别看冬冷夏热,动不动就要抱怨这车性能太差,可赚钱是肯定的。
比小陶他们此时在什刹海拉人力三轮车赚的还多。
毕竟此时的什刹海还没火出圈儿去,那地方还是纯粹的居民区,逮着个老外还不是那么容易的事儿。
离开了天坛,那些三轮车夫的日子一下就“素”下来了。
而开出租车就不一样了,只要有本儿,照到位,车到位,一脚油门上路那就是捡钱。
如果跑上这一天要挣不到三百块的净利,那不是你背,而是你懒。
完全可以说,这一行现在是表面苦,心里甜。
这和几十年之后,开着索纳塔、伊兰特,热不着也冻不着,但每月都为车份儿发愁的“的哥”可不是一个滋味儿。
也算是宁卫民给这帮替他赚过不少钱的三轮车夫们一个更好的选择。
但到底要不要学车本,愿不愿意吃这个苦,那就得看他们自己了。
而最后的一百万,宁卫民也没打算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