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实是最稳当的做法。
但其中的难度就在于,对于飞机机翼的重新计算,设计出匹配的机翼结构。
那需要一次次改造修订,和飞行测试。
事情似乎又回到了原点,变成了埃米尔德瓦蒂纳不像面对的情况。
就在他感到这次又没戏了的时候,方文竟然拿出一只炭笔,走到飞机机翼下面,抬手绘画。
光是绘画还不行,他还拿来纸板,对于机翼进行填充。
这是一种现场制造机翼模型的方式,来回应埃米尔德瓦蒂纳。
埃米尔德瓦蒂纳很是惊讶,却没有打扰,甚至叫来工程师们过去帮忙。
在工程师们的协助下,花一个下午时间,d.332原型机的机翼从前掠翼变成了后掠翼。
(前掠翼和后掠翼)
这是按照方文的机械感知做出的优化设计,他感觉这种机翼机构最适合d.332。
不光是他,埃米尔德瓦蒂纳作为天才飞机设计师,在看到了方文的机翼模型后,顿时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就是它,就是这种曲线,就是这种气动力矩比。”
为了确定自己的判断,他亲自上场,将机翼模型的各种数据测量,然后绘制成图纸,再进行计算。
经过计算后,虽然还没开始改造和测试,埃米尔德瓦蒂纳就有一种这种设计可以一次性通过的感觉。
为此,一场机翼的改造在他的带领下,开始了。
五天时间。
按照方文的机翼模型,一比一的复刻,将现有的材料拼装,焊接,成型。
机翼前方掠角,由锐角变成了钝角。
宽度提高,机翼面积增加。
这年头的机翼可不像未来那么紧凑精密,主要还是以大为主,那才能提高更多的升力。
在前掠翼改造成后掠翼后,方文进行了试飞测试。
他进入飞机中,试飞员紧张的跟着,
“方,你确定这个机翼改造不会出问题吧?我还有两岁大的孩子,70岁的母亲。”
“我确定没问题。”方文回道,但他看到试飞员那紧握的双拳,也能理解,毕竟对于一个老试飞员来说,乘坐一架只花了五天时间完成机翼改造的飞机,肯定是很害怕的。
“那你下去告诉他们,我一个人驾驶。”他回道。
“好的。”试飞员毫不犹豫的转身跳下飞机,跑向埃米尔德瓦蒂纳汇报。
与此同时,方文坐在驾驶位,发动了飞机。
飞机里只有他一人,启动机械感知非常自然。
先是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