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还没上,四位就开始了聊天。
主要是方文在说,其他人在听。
从上海出发,途径武汉、重庆、昆明、加尔各答、德里、卡拉奇、德黑兰、伊斯坦布尔、
每一个地方都有不同的地理环境特色。
方文作为亲历者,说的头头是道。
这让梁林二位大感兴趣。
梁先生感慨道:“我们夫妻俩也曾去过国外很多地方,正是见过各地的建筑迥异,才有了专心在建筑学上有一番造诣的想法。而你却以另一种方式博览天地,更是潇洒,好生羡慕。”
林先生从小包内取出记事本。
“方先生不如将这一路行程再说详细点,我整理成一篇游记,在报刊连载,也好让国人领略一番异国风情。”
顺子赞成:“好,少爷这一路万里,经历繁多,要是不刊登出来,多可惜啊。”
三位都看向方文。
对于这种要求,方文觉得可以,最多将不能说的事情去除,只说一些风花雪月的事情,倒也是个趣事。
他也想将自己的经历与人分享,就像未来在博客上发布旅游连载分享在网络上一样。
随即,方文将行程更细致的讲述了一遍。
这些经历记忆犹新,历历在目,方文说得流利,说得详细。
从国内的秀丽山川美景,到国外的奇异自然风貌,以及风土人情。
潮湿多雨的中南半岛诸国。
干旱贫瘠的印度。
波斯古国的复苏,以及当地的高原和古城。
地中海的奇特气候,会有连接黑海和地中海的伊斯坦布尔海峡。
等等
整个过程,是以一个飞行员的角度诠释,带有奇特的视角。
林先生记录完,想了下,起了个名。
“这篇游记,不如叫做“亚欧飞行游记”,怎么样?”
“可以。”方文同意,又叫来外面招待:“把这些菜热一下,再加一些可口好菜。”
因为一直在讲述亚欧之行,连中饭都忘记吃了,大家这才开始就餐。
一顿午餐后,方文与两位学者约定一个月后取德文翻译稿,至于“亚欧飞行游记”他倒是不在意什么时候发表。
随后将两位学者送回了明孝陵。
顺子很知趣,“少爷,你送我到机场把,咱们不是在那有套房吗,我今天就住在机场那边等你。”
将顺子送回去,方文开回了市区。
此时已经是下午四点半。
汽车在国民政府外面的街道上停下,等待着。
过了一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