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什么意思?”
尼尔·托莱多连忙解释道:“不要误会。我想要更多的桐油,目前我们国家向世界输出大量工业品,其中造船业和武器保存方面都需要大量桐油。而全球最大的桐油生产国就是你们。”
“你想要多少?”方文问道。
“每年1万吨。”尼尔·托莱多说出自己心中的预想。
方文脑中快速计算。
1磅0.1美元,2000磅1吨,也就是每吨200美元,1万吨的话就是200万美元每年的贸易量。
这年头的美元和未来的美元完全不是一回事,金本位的美元非常的值钱坚挺,差不多一直在1美元兑换1克黄金的比价徘徊。
这笔生意,就算没有自己参与,未来国民政府与美国政府也会达成桐油贸易协定。
但那笔钱,最终会怎么用,方文猜测大部分都会进入私人荷包。
既然那样的话,为什么不自己做呢,至少能够保证桐油贸易的收入,可以分配到支援抗战上。
但想要达到一万吨的贸易量,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方文一脸严肃道:“尼尔,我也愿意和你合作,但这里面涉及了非常复杂的交易问题。你知道有多少人在做桐油生意吗?”
“不知道。”尼尔·托莱多很坦然回答。
“来,我们坐下谈。”
方文在码头石墩上坐下,尼尔·托莱多也坐在旁边。
他回忆起方守信打听来的桐油生意情况,缓缓道来。
“据我所知,桐油生意分两块,产地收购的做市商和沿海的贸易商。内地主要是湘赣川,还有云贵那边有大量桐油种植,但那边地理复杂,收购的桐油只能通过水路运输。这就导致最终桐油会在上海和江浙一带出手。这些地方的贸易商会将一部分桐油卖给本地工坊加工,另一部分会出售到国外。”
说完这些,他看向尼尔·托莱多。
继续道。
“这已经是一个完善的渠道,我能提供给你的,只是这个渠道中零散的货源,再多的数量,就需要打通一条属于我们自己的购销一体化通道。”
尼尔·托莱多提出长期桐油贸易时,其实心里并没有任何计划,他对中华这里的桐油生意一无所知,甚至对方文也没有信心,全凭一股冒险精神。
但这一刻,听完方文的话,他感觉成功率多了些。
于是急切问道。
“怎么才能做到你说的?”
“我们需要制造一个大新闻,吸引足够多的注意力。然后告诉他们,这件事情背后涉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