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是顶尖的了,也差不多符合唐书的要求了,想要更进一步就不容易了,这也和教育问题有关,这都是日后才需要考虑的事情。
不只是黑旗军,就连其他的蒙古军队在唐书的严厉要求之下,也不敢触犯禁律,烧杀抢掠之类的别指望了,不过唐书也给他们提供了丰厚的报酬。但指望从中原抢钱抢粮抢娘们却是想都别想。为此唐书已经处死了不少的蒙古战士。就算是黑旗军违反了的人。也会如此处置。
这些问题,唐书都随着占领地的扩大而直接公示出去,尽管开始的时候百姓还有些不信,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特别是几起案子的处理公示,也让百姓平民们渐渐的安心下来。特别是以前接近燕云十六州的地方,因为了解了黑旗军的制度,更是对黑旗军很是有些好感。
但无论有好感还是对黑旗军很是厌恶。都改变了不了事实,这个世界终究是拳头大的人有道理。
随着唐书的惩罚办法流传出去,选择顽抗的人越来越少,也让黑旗军的行进速度提升了许多,随着黑旗军连战连捷,选择投降的人也是越来越多,甚至有整只的军队直接投靠黑旗军,对此很多人都是心安理得。哪怕是历史上草原民族侵入中原,汉奸都有很多,更何况如今黑旗军更是直接的汉人掌权。更让他们没有什么心理压力了。所以一番战争下来,黑旗军的数目不减反增。等到黑旗军来到大名府的时候,军队数目已经达到了三十万,虽然除了主力军之外的军队稂莠不齐,但面对大宋也已经足够了。
黑旗军进占大名府也让大宋朝廷真的慌乱起来,如今还是太皇太后掌权,哲宗皇帝年纪还小,面对如此凶险的情况,不管是皇太后还是哲宗都是不知所措,还好大宋朝的朝廷之内还是有着一些有能力的大臣的。当即建议太后传旨天下,号召各地起兵勤王。
这个建议倒是立刻通传下去,不过另外一个问题上就有些麻烦了,有的建议太皇太后和哲宗直接迁都,以免更危险的情况出现,有的则是反驳这点,认为应该依托汴梁坚城抵抗黑旗军,以免伤了军民士气,总是两派吵得不可开交,一时间太皇太后和哲宗也不知道该如何选择。
汴梁城内双方意见不一,争吵不断,唐书却根本没有理会,扫荡各地,全据河东河北,以及古青州之地。才朝着汴梁进军,这时候汴梁城内也不用争吵了。因为已经来不及,各方都开始积极准备守城,但黑旗军并没有急着攻城,反而开始围点打援,击溃了众多前来勤王的军队义军。
而汴梁城内的守军倒也是曾出城挑战,但是野战之下,宋军如何能是黑旗军的对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