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黑眼圈很明显,就跟画上去的一样。
戴高乐不是那么容易被说服的,至少现在还没有改变主意,依然希望组建一支强大陆军。
罗克当然是同意了,如果南部非洲不帮忙,戴高乐就回去寻求美国人的帮助,这钱不赚白不赚。
戴高乐还算有理智,没有追求和南部非洲陆军同样的机械化部队,而是选择更经济实惠的摩托化。
和机械化部队相比,摩托化部队的成本低很多,戴高乐希望能从南部非洲获得技术和物资支持,在法属北非完成装备生产。
罗克无可无不可,法国不是刚果,有相当强大的工业能力,不可能彻底控制。
罗克和戴高乐只确定合作的大方向,具体细节交给专业人员谈判,戴高乐把更多时间用在参观上,加深对于南部非洲的了解。
南部非洲对于法国来说太值得学习了,不管是在国家组织,还是在海外殖民地的管理上。
虽然南部非洲坚称南部非洲联盟国家并不是南部非洲的殖民地,不过很明显戴高乐就是这么认为的。
南部非洲值得法国学习的地方很多,戴高乐最重视的是教育。
尤其公立教育。
南部非洲的公立教育体系是罗克一手打造的,早在南部非洲还是英国殖民地的时候,罗克就以一己之力,在罗德西亚建立起最初的公立教育体系。
在这个过程中,南部非洲还从法国聘请了很多教育方面的人才,两国之间有着良好的合作。
法国其实也有公共教育,不过法国的公共教育跑偏了,很长时间都被宗教控制,普法战争后法国总结经验教训,政府对公共教育的忽视,被认为是法国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
公共教育并不是公立教育,法国的公共教育甚至不是免费的,很多法国人不愿意把孩子送到学校接受教育,这就导致法国的公共教育,直到二战爆发前一直步履蹒跚。
二战爆发后,法国的公共教育处于停滞状态,自由法国的情况,比维希法国更糟糕。
南部非洲的公立教育已经相当成熟,每个州都有专门培养教师人才的教育学院,联邦政府对于教育方面的支出,自从联邦政府诞生以来一直高居不下,战争爆发前比军费还要高很多。
比勒陀利亚作为南部非洲的首都,学校条件都很好,连小学都有图书馆和运动场,这在法国,只有有钱人才能入读的私立学校才能达到这个级别。
“南部非洲的有钱人可以捐献学校,但是学校必须接受教育部的统一管理,生源方面的管理上,学校只有一部分权力,教育部的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