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官筠张了张嘴,却没有继续说下去,如今朝臣不少经过圣后一朝,又经历了东阳公主的霸道,怕是等太子登基以后,不会再容许女子有丝毫的议政和干政,当年圣后倡导的女学已经在倒退,女子科举、做官也没有可能实行的一日,包括自己的父亲,虽然对她寄予厚望,却也并不会希望她和男子一样科举、做官、议政,而只是希望她嫁入贵门,夫贵妻荣,子孙满堂,但是,这些不是她想要的。
她不可能不嫁人,而她的丈夫,是否支持她,将成为非常重要的关键。
上官筠也知道父亲并非那么三言两语就容易说服之人,他毕竟是整个上官家位最高之人,表示的是整个上官家的利益,只得道:“父亲再多看看好了,女儿觉得,秦王也并非传说中的那般庸无大志,倒是有些守拙的智慧。”
上官谦沉思了一会儿道:“再看看吧,就怕庸却有大志,反受其乱。”话没说完,外边一位管事妈妈站在外边帘子下声音颤抖地回禀:“禀老爷,那株‘碧荷’刚开的几枝花下午不知被谁折了,管园子的张瑞媳妇看管不严,正跪在门外领罚。”
上官筠吃了一惊:“可是母亲亲手植的那株茶花?前儿我来还特意和哥哥来看过,说这几日就开了。因这几日庄子上有外客,还专门叮嘱了门户上看紧些,如何反让人折了?是谁折的?合该重重罚了才是!”
上官谦道:“罢了,花就算我折的,不必追究了,不过这看园子不严是得罚一罚,让刘家的看着革了米粮,罚几板子便是了。”
上官筠有些讶异,但她一贯听话,听罢也只是站了起来辞退:“阿爹从京里赶来,一路辛苦,夜也深了,请先歇息,孩儿明天再同哥哥来请安。”
上官谦点头,没说什么,叫了外边伺候的妈妈们进来送女儿出去不提。
上官筠回了自己院子却叫过了身边的朱碧:“你去打听下,阿爹这些年多宝贝这株花,谁不知道,那院子里这些年也从来不接外客的,今儿到底是谁折了花,如何竟不追究?如今庄子上是我和哥哥过来,又有贵人在,竟然还出了这事,活生生打脸,必得打听清楚了才行。”
朱碧应了出去,过了半个时辰才回来笑道:“这事打听到了,说是今儿老爷到了自己一个人用了点热羹,就去院子里的花园里一个人散步赏花。不知如何后来就从园子里送了位姑娘出来,年岁听说和小姐差不多,手里正拿着那几支茶花,那么几位伺候的妈妈,竟没有一人看到那姑娘是从哪里进去的,因着是老爷亲自送出来的,因此也并没人敢问。后来听说是迷路的,老爷亲自吩咐的让人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