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目击证人:修鞋匠!(求追读,求月票
一条胡同,进去后有一段下坡路,从斜坡往下走,下面就是梧桐巷。
张小英是在六月十四号晚上十点回的家,之后在凌晨两点三十分左右遇害。
这段时间尤为重要,凶手可能跟踪她,也有可能在附近踩过点。
而且杀人之后,他们肯定是行迹匆匆的逃离现场,虽然在凌晨两点半之后,路上行人很少,但也有可能遭遇目击证人。
杨锦文没跟他们一起,而是独自一人,查漏补缺的寻找目击证人,重点便是这些路上的店铺。
粮油店、服装店、电脑房(也就是网吧的前身),以及门前安装着旋转灯箱的发廊,门外的墙上贴着好几幅离子烫的海报。
这家发廊在临川大街上,现在已经是晚上九点多。
杨锦文站在灯箱旁边,霓虹色的灯光打在他的身上,他半边脸在阴影中,半边脸却是一片血红。
他的一双眼睛望向大街上寥寥的车流。
张小英和孙路的面馆开了好几年,孩子没出生前,她都是和老公一起下班回家,有了孩子之后,这一年多时间,她都是提前回家。
她是这条路的常客,在回家的路上,总会买些东西,譬如水果、孩子要用的东西、生活用品等等。
所以认识她的人不少,郑康、江建兵和徐国良带队已经排查到张小英生前的生活轨迹。
粮油店的老板认识她,小商品店的老板娘也认识她。
但在六月十四号晚上、包括那几天的时间内,有没有可疑人员跟踪她,附近的老板都想不起来。
这时,杨锦文正抬步向斜坡迈去,他身后有推门的声音。
他转身看去,一个打扮比较时尚的女孩,笑吟吟地看着他:“大锅,洗头不?”
杨锦文眼睛微微眯起,指了指对面街道正在挨家挨户排查的联防队员。
女孩笑着摇头,用外地口音说道:“不怕的,我们交过钱了,他们不找麻烦。大锅,洗不啦?我们这有二楼的,我手很灵巧的,能按能摸。”
“呃……”
杨锦文望着她水灵灵的大眼睛,双眼皮还涂抹着紫罗兰的眼影,忍不住微微皱眉。
“大锅,很便宜的啦,只要十块钱,保证你满意。”女孩继续招揽生意,还有意降低了衬衣的领口,露出可怜兮兮的锁骨来。
97年,你很难在大街上看见胖子,富裕程度远达不到每天都吃肉,年轻男女的体格几乎都是偏瘦的。
如果对这个没有具体的概念,可以想象千禧年后的杀马特青年,便能想象出这代人的身体条件。
杨锦文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