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4章理性和感性
变“大”。
如果突进的敌人始终处于运动状态,他的机会并不大。
但敌人在突进当中,时不时的就会停下,对进入野牛射程的我方火力点进行压制。
而且毛子贪心,有重盔重甲在身,让他们每每都不顾枪弹加身的风险,频繁的使用长点射和攒射。
短则三五秒,长则十来秒的连续射击,给了刘毅极佳的击杀机会。
同时,刘毅也非常清楚,他最多只有两到三发的射击机会。
第一枪打出去,周围的敌人会马上寻找他的位置。
第二枪打出去,位置基本也就暴.露了。
打出第三枪的时候,自己铁定得被,前后左右压来的各种火力给埋了。
刘毅还不想变成一堆碎肉,所以他不打算开第三枪。
两次宝贵的射击机会,也必须要留给最为重要的目标。
纵观整个战场,能称得上最重要目标的只有一个。
那就是——敌方指挥官。
想从山脚处一片看起来几乎没什么明显区别的背影中找出目标,虽然困难,但有迹可循。
首先,敌方指挥官肯定不会处于攻击线的前端。
不然直接被.干掉了,还指挥个屁呀。
其次,必然处于一个能够尽可能视野良好的位置。
这样有利于根据战场形势,及时调整攻击侧重与节奏。
鉴于这两点,整个交战区域合适的位置,就已经非常有限了。
再刨除掉那些特别出挑,容易被我方狙击手盯上的点位,余下的地方并不多。
最后一点,刘毅记住了一个高度怀疑为敌方指挥官的声线。
每当那个声音在毛子的通信频道中响起时,可以观察视线中背影的动作,以此来最终确认目标。
说起来似乎很简单,但身处于密林之中到处都是视野障碍。
刘毅只能趴伏在灌木中,将判定区域内的可视目标全都观察了一遍。
没有收获后,再次转移位置,更换视角继续找。
这个过程中,不是没有敌人看到刘毅。
但刘毅背上的帆布披风,还有周围的枯草灌木,最大程度上遮掩了他与周围敌人在特征上的差异。
另外,遍观整个战场,也没有一个毛子能想到。会有人胆子大到,敢这么明晃晃的混到他们中间。
所以,视线只是一扫一过,根本就没有警觉。
甚至发现了刘毅后,移动射击位置时,还特意保持着间距。
以免两人离的太近,成为对面山脚华国狙击手的优先打击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