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郑训笑得越发畅快,道:“本殿是什么意思?本殿不妨告诉你,他们现在就在本殿手中。他们是死是活,就看你了。”
周太医张了张口,喉咙仿佛被扼住一样,什么话都说不出来,脸色白得跟纸一样。
郑训也不催促他,而是一下一下甩着鞭子,心中胸有成竹。
他笃定儿子孙子就是周太医的软肋,不然当初其不会费尽心思将他们安置好。——凭借这一点,他有信心撬开周太医的嘴。
郑训脸上的笑意没有停过,看得出心情一直很好。
能不好吗?现在周太医就在他手中,他就如同握住了一座金山银屋!
此事,说起来还是多亏了蒋新芝,不然,郑训也不能发现周太医的异常。
在汪印被作为交换条件之后,郑训便知道自己的机会来了。
但是在蒋新芝的建议下,他一直按捺不动,只为寻找最适合的实际。
汪印离开之后所发生的种种,让他数次感叹幸好自己什么都没有做。
不然……
他怎么能想得到,汪印这样一个弃子,竟然还能做出那么多事情呢?!
不仅在望渊击杀了五千名大雍士兵,还为国朝夺回了云州五城,更重要的是,正是这样一个人,被父皇深深忌惮的人,在大雍都城也搅起无数惊涛巨浪。
如今大雍正景帝与陆太后内斗得十分厉害,在这样的情况下,国朝被俘虏的暗探还被救了下来,这样的事情,一定有汪印的手笔。
虽然鸿胪寺韩珠节从大雍边境传回了消息,道是国朝暗探是其所救,但是郑训一点儿也不相信!
“父皇一定会将这个功劳安放在韩珠节身上。看来,即便汪印是这个样子了,父皇依然容不下汪印。”郑训这样对蒋新芝说道。
汪印离开京兆之后,蒋新芝也消失了一段时间,只给郑训留下了“稍安勿躁静待时机”的话语。
郑训对蒋新芝一直十分信任,因为他知道蒋新芝所掌握的情报比他多得多,所看到的局势也比他更为长远。
于是,这段时间郑训什么也没有做,还劝说韦皇后也蛰伏静待。
当蒋新芝再次出现的时候,就带来了大雍的相关消息。
看得出来,蒋新芝心情不是很好,想来汪印在大雍朝的举动并不是其想看到的。
不过,蒋新芝并没有细说有关大雍的事情,而是这样说道:“殿下,你在京兆之中,可曾发现周太医的异常?”
郑训愣了愣,脱口道:“周太医的异常?”
对于京兆和宫中都情况,他自然无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