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这些人手在下官心目中都是可信的。下官一时之间实在想不出有什么问题。”
能够被他选为暗探的人,都已经经过他再三考验,当中有不少还是从皇家暗卫调整过去的。
因循了汪印当初留下来的规矩,大雍暗探是每三天一小报、七天一大报,虽然韩珠节人没有在大雍,但是他对大雍朝的情况十分清楚。
那些暗探们送过来的谍报,他每一封都看得很认真,发现问题也及时处理。
更重要的是,大雍暗探是单线联系的,就算他所派遣的人手出了问题,也不可能会影响到这么多人!
这么惨重的损失,必定是极为熟悉大雍暗探的前提下才能做到的,而这“极为熟悉”,也就只有汪督主所留下的人才能做到。
他再一次看向汪印,哑着声音,缓缓问道:“汪督主,在您看来,问题又出在哪里呢?”
他是真的不明白,而不是在质问。
从知道暗探暴露到现在,甚至到以后,他从来都不会怀疑汪印。
但凡是在军中之人,但凡对汪印有所了解的人,知道汪印从军中孤卒到官拜三品大将军的经历,知道汪印在练兵用兵上非凡才能的人,知道汪印布下了南库、大雍暗探格局的人,都不会有这样的怀疑。
汪印这样的人,或许会深受皇上的打压忌惮,但对于韩珠节这样的武将来说,实乃内心景仰而渴望成为的人。
韩珠节曾跟随汪印从雁西道到大雍,亲眼见过汪印如何练兵,更是亲眼见过汪印为国朝筑起一堵多么稳固的、足以抵挡大雍侵略的城墙。
雁西卫和大雍的暗探拜便是这堵城墙的筋骨,是汪印一点点锤炼打造的,花费了其无数心思。
如果汪印要暴露这些暗探,何必花这么多心思?
说句不好听的,他手上的这些大雍暗探,都是从汪印手上接过来的,他也很肯定出事的暗探必定有大部分都是汪印的人。自己杀自己人,有理由吗?
汪印打量着韩珠节,听出这的确是一句疑问而不是质疑冒犯,想了想,便道:“本座已有所猜测,但尚需求证,现在还不能说。”
他所猜测的还没有作实,自然不能对韩珠节说。
韩珠节也不觉得这是敷衍,便接着问道:“那么,现在该如何办才好?”
他们需要时间去求证、去查探,但是形势未必会给他们这样的时间。
特别是在当前的形势下,如今储君之争如火如荼,但凡有事涉汪印之事,会造成多大的后果这难以预料。
“这些不重要。当务之急,是你或本座立刻去一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