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直至永昭一朝,便只有三公乃百年勋贵,世袭罔替。
当然,到了永昭二十七年,三公只存二,就是定国公和护国公,至于镇国公……
随着虞诞芝的薨逝,镇国公所代表的荣光尊贵已经湮灭在朝堂之中了。
“爱卿,你且说说看,当册立哪个皇子为太子?”永昭帝问着定国公齐瞻竹。
虽然齐适之做了一些让永昭帝不悦之事,但永昭帝并没有因此猜忌定国公府。
定国公府作为勋贵之首,在国朝经历了无数动荡风雨,也经历了无数的考验诱惑,但到现在都屹立不倒,是柱梁般的存在。
在册立太子一事上,永昭帝悬而不决的时候,自然要请教定国公府。
定国公府向来不参与太子之争,也不会偏向任何一个皇子,但不代表着不理会此事。
事实上,齐瞻竹无比关心此事,对朝中的动静知道得一清二楚。
齐瞻竹不答反问:“皇上,现在朝中请立太子呼声最高的乃十八皇子和二十一皇子,不知皇上对此如何看?”
几位成年皇子的表现的确太平庸了,不管是五皇子还是九皇子,都才能平庸,品行上……也颇多可以指责的地方。
至于几位年幼皇子……
十八皇子还好,已经过了序齿之年,已能看出心性来;二十一皇子则更小一点,虽则也能看出一些东西来,但也不好说。
在齐瞻竹看来,年幼就是最大的问题了。
年幼意味着不能独立处理政事,也意味着要仰仗背后的母族,这会造成很多隐患。
如果皇上春秋鼎盛龙体康健还好,但是皇上这个样子……
齐瞻竹不着痕迹地看了永昭帝一眼,眼神极为隐晦,心中却有些猜测。
以皇上现在的身体状况看来,皇上未必有那么充足的时间可以等待这两位皇子成年。
那么立两位年幼皇子为太子,必定就要涉及辅国大臣、还政于帝这样的事情。
历朝历代,凡与这两个方面有关的,都会引致朝局动荡不安。
齐瞻竹不认为大安朝就能例外。
这个问题,当着两位国公的面,永昭帝没有过多隐瞒。
“朕属意这两位皇儿。”
其他成年的皇儿,他认为都不合适,因此将希望放在了年幼的皇子身上。
目前为止,不管是品行还是其他方面,都没有出现过什么差错,有这样良好的基础,培养成为一个明君的可能性很大。
至起码,不会像废太子郑重那样为国朝带来祸害。
有了永昭帝这个表态,两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