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因为赶活而难为自己,好不容易养好的身体,可不能瞎糟蹋。
虽然黄豆腐的地笼子还没织好,但是他家也没少吃泥鳅和小河虾。
每次赵晟带回来的泥鳅和小河虾都会分大舅哥一半,黄豆腐吃了几顿泥鳅,补得自己阳气十分旺盛。
泥鳅的味道十分鲜美,而且对男人尤其补,泥鳅可是有“水中人参”的美称的。
“天上的斑鸠,地下的泥鳅!”就是说泥鳅是个美味又滋补的好东西。
泥鳅要想做得好吃,必须要有耐心,要让它先吐净肚里的泥。
新捉上来的泥鳅,要放入清水中,在水中滴入几滴豆油养一天,让其吐尽腹中的杂物。
然后再将泥鳅捞出来,放入罐子里,撒入一大把盐,立刻将罐子盖上,等泥鳅不再扑腾了,就可以将泥鳅冲洗干净,开始烹制了。
泥鳅的做法很多,酱炖泥鳅和红烧泥鳅特别下饭,干煸泥鳅特别适合当小零嘴吃。
黄豆芽做的干煸泥鳅尤其好吃,做完了给大哥家送去了一碗。黄家三个孩子,不大一会就把泥鳅吃光光了,然后跑到小姑家眼巴巴地瞅着。
黄豆芽看着这仨小馋猫,也很是无奈啊,没法子,谁让这些都是自家的亲侄儿呢,只能宠着啊。
这仨小孩从小姑家出来,一人一把小泥鳅,吃得那叫一个欢实,气得金氏拿着笤帚满院子撵他仨,非要好好治治他仨的馋嘴丫子。
泥鳅虽然补,但是价格却不贵,有钱人家大多有些瞧不上,而且吉昌镇靠着大河,常年有鲜美的鱼肉可吃,大家就更看不惯这从泥里捉来的“脏东西”了。
往地笼子里钻的鱼儿种类极多,但大多都是小虾和小鱼,这些东西一斤也就能卖个两文钱,这还得求着鱼贩子收。
黄豆芽实在想不通,这么好的东西咋就能卖不出去呢,虽然收拾起来确实有些麻烦,但是味道还是很鲜美的。关外的百姓可真不会吃。
这可真就是冤枉关外百姓了,他们不是不会吃,而是很难买到这些东西。
鱼贩子不爱收泥鳅和小虾这些东西,主要是利润低,还耽误时间,卖也只能卖给穷人,有钱人家更爱吃大鱼,所以他们索性就不收了。
若是真想吃泥鳅和小虾这些东西,关外的百姓得自己找门路,去个人家买,或者在赶集的时候碰一碰。
像是黄豆腐和赵晟这种,卖鱼卖习惯了,铜板一把一把地赚,其实有些看不上眼这点卖泥鳅的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