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太阳照常升起
事实证明,女人的注意力很容易分散。
只要你说出另一个瓜。
梅拉和克罗艾,果然没有继续谈论刘进和苏菲·玛索的事情。
……
周一,课程排满了。
不过由于第二天是假日,所以大多数人都没有心情。
下午上完了课,刘进就直奔火车站。
赛琳娜想喊住他都没来得及。
“别着急,等假期结束,在找老刘说这个事情。”
“他什么事,这么急啊。”
“明天他在莎士比亚书店有一场签售,估计是急着赶火车吧。”
马俊沉默许久,幽幽叹了口气。
他现在,已经彻底没了和刘进斗气的心了。
第一本书,可以说是运气。
但第二本书……
《困在时间里的父亲》上市第三周,销量有所回落,但仍稳稳坐拥畅销榜第二名。
上周销量,六万七千一百二十三本。
落后《钢琴家》六千本。
不过,钢琴家的销量数据波动有点诡异。
四个月,共销售六十三万本。
从这个趋势来看,到年底破百万册不难。
可问题是市场的反馈很弱,虽然有大量的评论,但总觉得那些评论,好像是通稿。
但对业内人士而言,却不足为奇。
故事,是犹太人的故事。
已经改编成了电影,很快就会开机拍摄。
一切说明,这本书是有背景的!
有人是想为同名电影《钢琴家》造势。
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有很多原因。
钢琴家并非是首次出版,而是犹太音乐家茨皮尔曼的一部自传,早在二战结束之后就出版过一次。但由于,怎么说呢,政治不正确,一度被波兰官方所禁。
为什么是政治不正确呢?
没有哀歌,找不到震音,找不到颤抖。
无论是作者的命运,还是犹太人居住区的暴动,写的很简明,很冷静。
没有抱怨,没有仇视,更没有复仇的愿望,更像是一份证词,留给后人的资料。
所以,它不正确。
2000年这本书再次在波兰出版。
2001年翻译成法语,在法国上市。
改编这部作品的导演,是大名鼎鼎的罗曼·波朗斯基,而作者茨皮尔曼也在去年去世。
如此大规模的刷数据,或许不是作者的本意。
但他已经死了,谁又会在意呢?
对于一些犹太人而言,这部书,还有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