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要去珍爱,和懂得如何去珍爱,又是两码事,前者是用心即可,后者是需要学习的。
卓一航的短板就在这里了,跟社会有关的东西,他一概不知,也没有学过。
他是用心的,可是不知道该怎么去用心付出,他的作为都是自说自话,所以大家都弄得不开心。
他还很冤枉,怎么我怎么做都不对,还越来越颓废了。
这个故事也说明了,长大后更需要学习,卓一航的条件多好,他的为人也是不错的,天真任侠,只是后来没有好好地学过社会学知识,因此可惜了。
假如他可以了解武当派和玉罗刹的需求,他大可以振兴武当,风光迎娶玉罗刹。
当然他嫌弃玉罗刹,除了她的出身之外,还有安全感和体面性。
可是玉罗刹很能干,在少林寺得到了主持的夸赞,还是当着他的面,所以他对这段爱情的信心足了。
假如说玉罗刹和他出身差不多的,都一样碰到了从小孩过渡到大人的青春期,那么以她的灵敏和诗情画意,去表达所处的环境,面临的问题,大家一起想办法,那么卓一航会更努力的求上进。
这里的出身问题,其实就牵涉到安全感,这样一来,她说的话,他就会听。
可书里的情形是反过来的,卓一航说话,玉罗刹会听,然后发现武当山上全不是好人,最不是东西的就是这个卓一航。
所以她是信心崩溃了。
而通过对卓一航的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