轲依然没有找到确定mers-cov受体结合域的方法。
也难怪,余博士研究了一辈子病毒,自己能想到的问题,他全都能想到。
自己能想到对病毒rna酶灭活,达到阻止mers-cov与229e结合的效果,他怎么可能想不到?
沈轲有顿悟技能,想了想,可能光是看病毒学的书,无法给自己灵感,便将东南大学图书馆现存的医学类书籍全都浏览了一遍。
又是一天一夜过去,沈轲感觉自己已经是个医学方面的老专家了。
可是,依然想不到解决方案。
“mers-cov核蛋白,虽然是非结构蛋白,但无论是什么活性结构,其靶向性都不会变,否则病毒无法完成定向复制工作。”
这是这两天一夜,沈轲想到的,唯一一个可能的突破口。
但是这个突破口,实在太勉强。
要检测出非结构病毒的靶向,非常困难,和确定受体结合域的难度差不多。
可是现在除了这个办法,已经没有别的办法了。
“还有一个晚上,试试吧。”
沈轲走出图书馆时,已经是两天后的晚上八点,明天早上,生物技术发展中心的人就会来到实验室。
沈轲打电话给袁子睿和潘雪怡,让他俩过来帮忙。
两人二话没说,五分钟后就和沈轲在实验楼前会合。
哪怕没有任何希望,有志向的年轻人,也会竭尽所能。
三个人进了实验室,立刻开始做体外血清试验。主要模拟病毒核蛋白复制,通过色素酶,追踪病毒靶。
只要通过多链破译,找到上千个病毒单体的共向性,就算成功。
沈轲做试验,和观察病毒活动,潘雪怡打下手,袁子睿电脑分析病毒复制数据。
一次,两次,三次……
八点到深夜两点,三个人做了五十几次试验,但是却没有找到这些非结构蛋白的任何共向性。
就像是重庆的公路一样,完全错乱无章。
更让人绝望的是,五十几次试验,数万个病毒单体,竟然没有一次重合。
“要不,算了吧。”
潘雪怡第一个支撑不住了。
她不怕熬出黑眼圈,也不怕熬夜损害她的容貌,她只是没信心了。
心灰意冷,比什么都可怕。
袁子睿一语不发,还有六个小时,四年的付出,就要正式终结。
面色平静如水,心中却早已满布悲怆。
别说他们,沈轲也越来越灰心。
他早就知道成功希望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