勉强可以达到,但对一个三四线城市来说,这也就是一个极限了。但更重要的是,一座常住人口一百万的城市,要想建造地铁并使之产生效益,在人口要求上还有两个要求,五十万的流动人口和一百五十万的郊区人口,咱们云岭市达不到这两个要求,十年到二十年内都不一定能达到。”
“关于地铁建设的成本问题,浚如说得对,现在一公里八个亿,十年后一公里十五个亿。但浚如同志有一点没有算,现在投入八个亿,十年后需要还本付息十一点五亿。还有,咱们云岭市目前用不着地铁,地铁建成后肯定处于亏损状态,那么折旧费加上亏损,即使每年三到四千万,十年也需三四个亿。所以说,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现在造地铁和十年后造地铁的成本几乎是一样的。”
“关于地铁建设的财政负担问题,浚如同志可能有所不知,从明年开始,土地转让金收入将正式纳入财政预算,所以单独将土地转让金收入拿出来造地铁,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事。至于市财政预算,上级正严格控制负债支出,象地铁建设这样巨大的投入,十年累计债务几百亿元,几乎是不可想象的,上面不会同意,老百姓也不会同意。”
“关于经济的新增长点,用地铁建设拉动经济发展,实际上就是用巨大的投资去拉动经济增长,这在咱们云岭市并不合适。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云岭市的经济已处于饱和状态,下一步的发展主要还是出口和消费,调整产业结构和产品升级及技术创新。如果一定要说新的增长点,市中心广场项目算一个,一点八平方公里的拦摊子搁在市中心,咱们想绕也绕不过去,要想百姓不骂娘,必搞中心大广场。”
顿了顿,徐浩东说:“总而言之,浚如同志的愿望是好的,但不符合现实,我个人的意见是,地铁项目可以讨论,市中心广场项目现在就得上。”
徐浩东这么一说,有理有据,又是一把手,刘浚如不好再说,其他人更不会有意见了。
不过,刘浚如还是有话要说,“继国市长,孔副市长,刚才你们说的市中心广场项目,你们做了修改,以我的理解,是不是等于将投资商排除在市中心广场项目之外呢?”
孔正豪说:“这是一种投资方式的新尝试,主要目的是发挥民间资金的作用,也是为了让普通百姓的财富保值。用浩东书记的话说,这就是经济问题,更是政治问题,是执政为民以民为本的最好体现。”
刘浚如转向徐浩东问:“徐书记,这是你的意见?”
徐浩东点着头说:“对,也是我与继国同志和正豪同志的共同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