率徐州虎贲,自下邳西进,会诸侯于陈留。”
“届时四路合围,中原可一鼓而下!”
“昔高祖据巴蜀而取三秦,今王上拥六州之众,万不可失此良机。”
“临表神驰,伏乞圣断。”
“建安十四年春,臣亮谨呈。”
诸葛亮自到荆州以后,便开始规划吞并中原的战略了。
本来他是想先拿西川,然后给曹操来个包饺子的。
但齐国高层却认为应该先取中原。
因为中原之地对于华夏正统有着非凡意义。
一般来讲,你只要占据了河南河北,基本上就没有人怀疑你的法统了。
你就是华夏共主。
所以政治需求大于一切。
基于此,诸葛亮提出了“四个集团军”会猎中原的战略计划。
分别由河北总司令李翊出一路,然后淮南军区司令陈登出一路。
诸葛亮自己再出一路,配合刘备徐州的中央军,给曹操来个包饺子。
中原之地,便可一鼓而下了。
其实仗打到后期你便会发现,各阵营打仗,没有一开始那么频繁了。
那就是因为诸侯变少了,混战也变少了。
随着政权的稳定,各诸侯不再是单纯的军阀混战。
他们稳定根基之后,便有了政治追求。
变得更像是国与国之间的各种军事、政治、外交博弈了。
所以打仗也不再像以前那样,我打你一下,抢一波就走。
或者我占据你两个城池,等着你来抢回去。
不会这样。
当政权稳定之后,国与国之间追求的便是战略取胜。
即先制定一个战略述求,然后追求一战获胜。
正如诸葛亮此次规划的那样,此次出战的目的,就是为了一举拿下中原之地。
你当然可以像从前诸侯混战那样,一边发展一边慢慢啃。
但这样不仅耽误国内生产力发展,效率也是极低的。
所以要打,就要铆足了劲儿来打。
按照诸葛亮的统计,四路集团军,最少能够出动二十万人。
这放在眼前诸侯混战是想都不敢想的。
这就是因为政权稳定之后,加剧了国内的凝聚力。
兼之是大国之战,不再是军阀混战那样的小打小闹了。
其中的难点,并不是凑够二十万人。
而是凑够能够供养二十万人的粮草,以及承担供养这二十万人的生产力负担。
历史上的赤壁之战,曹操大概出动了二十三万人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