皆草芥耳!”
李翊抚须笑道:
“益德在张别驾面前,休要太过逞能。”
话落,又转头对张松说道:
“其实吾齐地少见兵戈,但以仁义治人耳。”
张松颔首,应和道:
“……善!吾久闻齐王千岁,仁义著于四海。”
“自到齐地以后,果见此地民殷国富,黄发垂髫,怡然自得。”
“松虽在蜀地,亦鲜少见着如此盛世景象。”
接下两日,刘备忙于国事,都委托李翊陪着张松,游览齐国风土人貌。
每到一处,张松都会感叹这里的繁荣景象。
暗想到底是什么样的人,才能将这里打理的如此井井有条?
次日,张松辞去。
刘备虽然十分忙碌,但还是抽时间于十里长亭设宴送行。
刘备亲自举酒酌张松别道:
“甚荷大夫不外,留叙三日。”
“今日相别,不知何时再得听教。”
张松自思道:
“齐王千岁如此宽仁爱士,无怪曹操不是其敌手。”
于是,乃对刘备说道:
“益州险塞,沃野千里,民殷国富。”
“智能之士,久慕齐王之德。”
“若能尽起荆襄之众,长驱西指。”
“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面对张松抛来的橄榄枝,刘备却并未表现出太高的兴致。
“刘益州亦帝室宗亲,恩泽布蜀中久矣。”
“他人岂可得而动摇乎?”
“寡人不忍夺同宗之基业,向者刘景升为蔡氏所害,吾扶公子刘琦上位。”
“今刘益州坐镇蜀地,并无过错,安忍讨之?”
“况荆襄之地初定,人心不宁,不宜骤起兵戈。”
见刘备不从,张松再此谏道:
“非是松欲卖主求荣,今遇明公,不敢不披沥肝胆。”
“刘季玉虽有益州之地,然禀性暗弱,不能任贤用能。”
“加之张鲁在北,时思侵犯。”
“蜀地已是人心离散,思得明主。”
“松此一行,专欲为谒见齐王。”
“今得一见,大慰平生。”
“明公若能取西川之地,然后北图汉中。”
“最后再尽取中原之地,匡正天朝。”
“名垂青史,功莫大焉。”
“惟明公审度之!”
然而,任凭张松如何苦口婆心相劝。
刘备都不为所动。
“寡人与刘益州同为宗室,并无仇隙,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