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翊的意思是,咱们应该好酒好肉款待袁大公子。”
“此前俘虏的青州士兵,也一并纵回。”
“当然了,翊还建议主公表举袁公子为茂才。”
我去!
这下,众人都不淡定了。
不仅要好酒好肉款待袁谭,还要把俘虏给他送回去。
咱们这是抓了个俘虏,还是抓了个爹啊?
最重要的是,
李翊居然还建议刘备把一年只有一次机会的茂才名额给袁谭。
这葫芦里到底是卖的是什么药?
所谓茂才,也就是秀才的意思,是避刘秀的讳给改成了茂才。
汉朝推行察举制,只有被举为孝廉和茂才的人,才有资格为官。
所以孝廉、茂才的名额非常珍贵。
尤其是茂才。
按照汉朝的规定,
只有三公、御史、州牧级别的高官才有资格推举茂才。
并且一年只能推举一个。
所以全国一年的茂才人数都超不过二十人。
历史上,
刘备曾举荐过两个人为茂才,都是姓袁的。
一个是袁涣,另一个便是袁谭。
举袁涣时,还是刘备当豫州刺史,屯小沛时举荐的。
此举单纯是为了收买人心,因为袁涣是豫州名士。
刘备推举袁涣为茂才,就是为了表示自己求贤若渴,希望有识之士都能够来投奔自己。
而推举袁谭时,则是刘备当上徐州牧之后的事了。
因为刘备奉行亲袁的政策,举袁谭为茂才就是为了示好袁绍。
而袁谭也记着这个恩情,刘备兵败后逃往青州时,袁谭便亲自率领步骑出来迎接他,以表达对刘备的尊重。
“袁绍雄踞河北,然深陷于内部斗争。”
“尤其是袁尚与袁谭的立嗣之争。”
“河北士人与河南士人争相站队,各自为私,牟取利益。”
“只要袁谭还活着,袁家内部便会争斗不休。”
“倘若袁谭一死,纵然袁家不会完全凝聚,也不会像现在这样四分五裂。”
“袁氏本已经强大难匹,今若使袁家止于内斗,非我徐州利好。”
李翊由浅入深地解释了,为什么袁谭不能死。
河北袁家本来就已经很强大了,倘若结束了他们的立嗣斗争,就更加难以遏制。
老刘想要发展,将来必定是要面对袁绍的。
一个内部争斗不休的袁家,才是好袁家。
此举也绝不是为了利好曹操。
毕竟现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