赌的是法兰西人民对理性的渴望。
街头巷尾,咖啡馆里,工厂车间,充斥着“反对!”的怒吼。人民共和运动发起的政治集会声势浩大,这种政治集会向来会得到革命老区的热捧,法国人把重在参与的作风发挥到了极致。
投票站前排着长队,人们表情严肃,仿佛不是在选择一个政策的未来,而是在决定国家的命运。结果在当晚揭晓,速度快得残忍。
超过百分之五十七的选民,对左翼联盟的宪法改革方案说了“不”。
一院制议会方案被否决,消息传来很多人已经开始庆祝,他们的脸上洋溢着胜利的喜悦。法兰西又演示了一次,民主是如何胜利的。
因为提出的宪法草案被否决,费历克斯·古安递交他本人及其内阁的辞呈。他的政府,他为之奋斗的事业,以及第四共和国本已脆弱不堪的政府稳定性,都在公民那一声集体的“不”中,轰然倒塌。
戴高乐辞职之后的第一届政府至此寿终正寝,历时四个月。
公投结果的余震仍在共和国的每一根神经里嗡嗡作响。人民共和运动领导人乔治皮杜尔用公投结果为后盾,开始组建新政府。
乔治皮杜尔穿着深色西装,表情严肃,与各党派的代表们逐一握手、低声交谈。谈判在紧闭的门后进行,交易在咖啡和香烟的雾气中达成。
老练的他吸纳了部分中间派的技术官僚的混合体。重点部门,特别是海外殖民地和国防事务,都交给了强硬派人物。
在接受了国民议会的质询和信任投票后,乔治·皮杜尔正式就任新一任总理。
他站在议会的讲坛上,发表着强调“秩序、权威和法兰西伟大”的讲话,“我已经委托陆军总参谋部,进军法属印支北部,收回当地的主权。”
陆军总参谋长德拉贡上将,在总参谋部发出收回法属印支全部土地的命令,远在东南亚的法国远征军司令勒克莱尔将军则很快给于回电,“法属印支法军正在爪哇岛有军事行动,此时北上收回法属印支北部兵力不足,需要增员。”
法国本土百废待兴,兵力投送能力有限。法属印支部队主要是由桑德尼将军率领的、奉命前来接受日军投降和恢复法国统治的少量军队。
哪怕勒克莱尔将军后来带领远征军来,现在法属印支的法军也只有六万多人。
这个兵力稳固法属印支南部都勉勉强强,但要是向越盟实力强大的北方进军,现在已经不是十九世纪了。
勒克莱尔将军可不会这么愚蠢,不然他也不会同意科曼武装天主教徒的计划。
“总参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