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她来清水河,反正咱们厂里缺人手,让她给你先打个下手再说,对外就说你给你姐安排的工作。”
“真的么?其实我就是这个意思,只是怕给你添麻烦,就不敢好意思说。”
“这算哪门子的麻烦,你又不是不知道,咱们厂里有文化的职工不多,你姐最起码也是个初中毕业吧,先来干几个月的临时工,等下次大规模招人时,让你秋楠姐给调成正式工就行了。”
“到时候,每月拿着几十块的工资,谁的脸色都不用看,别说是不喜欢那个什么小梗,哪怕是你爹亲自来下命令,以现在讲究婚姻自由的政策,那也得你姐亲自点头不可。”
“太好了,谢谢哥。”
这可解决了于海棠最大的心病,心情激动之下,身体前倾直接抱住了林平安的肩膀,嘴里也把“林哥”的称呼,改成了“哥”。
这一字之差,里面的亲近之意却不一样。
趁着情绪的热乎劲,小丫头的脑袋还往林平安的怀里钻,刚从床上下来,林平安上身的衬衣扣子都没有系上,两人的肌肤接触之下,都是一阵的紧张。
“那个海棠,你先放开手,咱们有话好好说。”
“额,对不起,是我太激动了。”
于海棠赶紧把手臂伸开,后退了半步,只是抬头看着林平安的眼神却迷离起来。
尴尬的瞬间,于海棠鬼迷心窍的就在林平安脸颊上一蹭,头也不回的跑回了房间。
这丫头,还真是机灵古怪,就会没事来撩拨自己,等有机会非揪着你的小辫子,好好教训一顿不可。
路成的动作很快,在跟林平安见面后的第二天,一篇紧跟时事的跟踪报道就登上了青年报的头版头条。
在文章末尾之后,还写明了要到沪城寻找被救助者的情况,看样子是要把专题报道发展成连续报道的趋势。
一看这个情况,林平安就知道是路成的主意,这明显是在玩武侠小说连载的套路,把各方群众的眼珠子都吊起来,等着后几日的继续报道罢了。
有了群众日报和青年报相继报道的交相呼应,一时间“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这句顺口溜传遍了大江南北。
林平安的身份信息也逐渐浮出了水面,由于他是轧钢厂的人员。
处于事件核心的轧钢厂也接到了各方消息,就连工业部和宣传部都要到厂里进行专题调研,对林平安多次的见义勇为进行表彰。
这可把轧钢厂的副厂长廖亦凡给气坏了,在办公室里直接就摔了杯子,当场就给自己那位二叔打去了电话。
结果不光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