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无论在哪个王朝,祭祀之事都是极紧要的,务必严肃对待。
秦国也不例外。
再者,今年较往年不同。
依照传达至各郡县的秦王诏令,于秦王政十一年岁首,祭英灵碑、祀英灵阁。为此,奉常与宗正适当调整了各祭祀的时间。
无他,祭祀英灵关乎国运。
国家层面的祭祀,甭管是祭天地、神明还是祀嬴秦先王,都是秦王及贵族公卿的事,黔首们大多都是不关心不在意的,顶多在遇上天灾、活不下去的时候,惊恐于秦王是否祭祀好天地神明。
但祭祀英灵不一样。
秦国全民皆兵,祭祀英灵与每一个秦人都息息相关。每一个镌刻在英灵碑上的名字,每一个入英灵阁享香火的灵魂,都是他们的父母亲长、兄弟姊妹、儿女孙辈。
当秦王诏令下达的那一刻,没有一个秦人不为之欢欣,他们积极配合英灵阁的修筑,满心期待这一日的到来。
卯时初,秦王车架出发。
“累不累?”
因着英灵阁修筑于骊山之麓、渭水之滨,故而从章台宫出发还有一段时间,知韫就在车架中吃着热腾腾的包子。
不垫垫肚子,体力不足。
“还行。”
她将最后一口包子塞进嘴里,脸颊鼓鼓囊囊的,含糊道,“我又不是所有场合都参与了,没那么累人。再说了,我晚上睡得又早,足够将耗费的体力补回来了。”
年纪摆在这里。
嬴政说是让她一起,也只是让她在关键的时刻露个面、参与一把,其他时候她都是在休息的。
“这些日子是起的早些。”
嬴政取了帕子给她擦脸,“过了最后几日,就能好好歇一歇。”
“我只是爱犯懒而已。”
知韫仰着脸由着他擦拭,笑嘻嘻道,“又没有正事儿,可不是得犯个懒嘛?等以后大了,怕是想犯懒也找不着时间了。”
秦王是个自律勤勉的。
就算再疼爱她,但在关乎秦国的情况下,也不可能允许她偷懒。
——她自己也不允许。
居其位而行其事,若真想过悠闲自在的日子,就别占这个位置。
“你才几岁?”
嬴政随意道,“